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

玄天上帝由來與信仰功能

水神

《佑聖咒》稱玄天上帝是「太陰化生,水位之精。虛危上應,合形。周行六合,威懾萬靈」。
因此,北帝屬,當能治水降,解除水火之患。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廟就為祈免水火之災。北帝鎮攝龜精蟒靈於腳下的功勞,又被元始天尊封其為玄天上帝
玄天上帝不僅僅統率所有水域的安全,祂還是北極星的化身,可指引船隻航行於正確方向,不會迷失於海上。

[編輯]戰神

玄天上帝赤足仗劍,狀貌威武,是著名的武神、戰神以來,咸視其為保佑武運的大神。許多征戰,舉事者皆宣稱得到玄天上帝之庇佑,一如唐朝毗沙門天一般。

[編輯]庇佑明朝諸帝

傳說,明太祖朱元璋曾獲真武大帝護佑而躲過敵兵追殺,登基後冊封其為玄天上帝。朱元璋與陳友諒交兵落敗遁入武當山,藏身真武廟內躲避追兵。被朱元璋扯破的蜘蛛網,在他進入藏身後,竟又自行癒合如舊,得以騙過追兵耳目,平安脫險。 因此,朱元璋登基後,立即下旨改建廟宇,重塑神像,獻上「北極殿」匾額,開封真武大帝為玄天上帝,從此明朝各帝均奉玄天上帝為護國神祇,民間則尊之為北極玄天上帝。
明成祖朱棣崇奉真武,曾宣稱靖難起兵得勝乃真武相佑,朱棣更自詡為真武化身,御用的、局、廠、庫等衙門中,都建有真武廟,供奉真武大帝像。

[編輯]北斗七星人格化

玄武一詞,原是二十八宿北斗七星的總稱。屈原楚辭》之《遠遊》篇有句稱:「召玄武而奔屬」。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,故注稱,「玄武謂龜蛇,位在北方,故曰玄,身有鱗甲,故曰武」。
禮記載稱「前朱鳥,而後玄武」,朱鳥指的是南方七星,而玄武則是北方的七星,也就是北斗七星。古人以為北極星是治天界的神,權力很大,因而在漢朝即頗受民間敬重,直到宋朝才將北斗七星人格化。
玄武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視斗星崇拜,稱「南斗注生,北斗注死」,凡是人從投胎之日起,就從南斗過渡到北斗。人之生命壽夭均由北斗主其事。因此,人祈延生長壽,都要奉祀真武大帝[1]
玄天上帝的人格化既源於北斗七星,其神像自不免與北斗七星有關,宋代玄天上帝塑像多係披髮赤足(或頭戴圓帽),手持北斗七星劍,右腳踏蛇,左腳踏龜,亦可謂其來有自。
春秋戰國起,即有玄武人格化之記載,至東漢漢順帝,道教正式發萌以後,歷代帝王為永保帝業更極力推崇,更進一步使之人格化。

[編輯]王子

據《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》說,玄天上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化身,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慾天宮,為凈樂國王及善勝皇后之子。皇后夢而吞日,覺而懷孕,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,降誕於王宮。後既長成,遂捨家辭父母,入武當山修道,歷42年功成果滿,白日昇天。玉皇大帝有詔,封為太玄,鎮於北方。
據《洞冥寶記引真武報恩經》及《神仙通鑒》,則謂:『玄武帝乃淨樂國王之嫡子,其母善勝天后,入懷而有娠,誕降之期,正應虛危之宿,生有奇表,穎慧非常。國王后僅生帝一人,正位青宮,備極鍾愛。帝於問寢侍膳之餘,每念父母深恩,非常常服勞所能報答,遂捨青宮之貴,而入武當之山,踐形鍊氣。
幾四十載,大道將成,值國王年邁,日夜繫思,特遣五百壯軍,邀迎太子還朝嗣統。帝知力不能卻,劃地成澗,隔絕道途,五百壯軍,一齊感悟,解兵卸甲,願同入山,修真養性。後又數年,帝於九九之辰,功完行滿,向日飛昇,五龍捧聖,上朝天闕,敕授真武,永鎮玄天,生身父母,榮享褒封,五百壯軍,亦授靈官之職。證果以後,帝追思往事,自明得道之由,作報恩經以訓世。

[編輯]屠夫

台灣的北帝,一般被稱為玄天上帝,簡稱上帝公。在台灣的傳說中,玄天上帝並非一個王子,而是一個屠夫
根據宋朝時代的民間傳說,玄天上帝原為一名屠夫,性情至孝,而以殺為業,直到晚年始悔悟自已的行業殺生太多,難積陰德,遂毅然放下屠刀,遁入深山修行。
某日偶遇仙人告知「山中有婦人分娩,速去幫忙。」他急忙趕到河邊,果見一婦人抱嬰兒,請其代洗產後污物。但當他在河中洗濯時,卻見河中金光浮現,回首探視,婦人已不知所終。心中忽有所悟,認係觀音顯靈,以試探他修行的誠心,使得他更加堅定修行的決心。
屠夫潛心修行多年,忽得神意暗示,欲除殺生之罪,須刀割己腹,取出臟腑洗清罪過。於是屠夫即赴河邊剖腹,任令流入河中(一說是屠宰所得的豬腸、豬肚),他改過修行的至誠終於感動上蒼,准其升天成仙,是為玄天上帝。
但得道之後,其棄置河中的腸胃,胃變作龜妖、腸變作蛇妖,龜蛇兩妖四處作祟為禍人間。
這只是清朝為了抵制明朝國神真武大帝所編的謠言,不可信之。

[編輯]民間謠言

在台灣民間謠傳,玄天上帝為了收服龜蛇二將,以自身所領的卅六天將為質,與保生大帝(或是呂純陽祖師)換取七星劍,故日夜以手提此劍,以免劍飛歸原主。
這乃是台灣民間信仰之中謬傳的言論,真武大帝神格崇高,在秦朝即變有轉玄武形像化為人型的祭祀,龜蛇二將是玄武型態的轉化,並非妖物,何來收服妖物之說,更何況是借劍的謬論。況且真武大帝得道的時間與保生大帝,呂祖師相差千年有餘,借劍之說,荒謬至極也。

資料來源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